400 992 6068

展厅设计 展厅装修 数字展厅设计 企业展厅设计 展厅设计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展览资讯 > 行业动态 > 国歌展示馆设计

国歌展示馆设计

发布时间:2025.09.10日 42人浏览过

  首家以国歌为主题的展示馆

  全面展示了《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传播、立法及其深远影响,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再现、多媒体互动,生动演绎了《义勇军进行曲》从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程。馆内珍藏首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是国歌展示馆的“镇馆之宝”,首版唱片当年发行量极少,馆内现存的这张首版唱片,保存完好,放到唱机上仍能正常播放,激昂的旋律跨越时空,催人奋进,历久弥新。国歌纪念广场占地2.7万平方米,以唱片的造型设计成大型的开放式圆形广场,寓意着《义勇军进行曲》从上海唱响全中国。广场中还设置了一座主题雕塑:一面经过战争和历史洗礼的五星红旗及一把军号。在这里,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座雕塑,都能还原岁月的底片,唤起一段红色记忆,在人们的情感与国歌有关的故事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国歌展示馆设计

  主题陈列

  主题陈列展分为六大乐章 展馆“国歌从这里唱响”主题陈列展从《义勇军进行曲》基本内涵出发,以“起来、万众一心、前进”为主线,通过五大乐章精品陈列、410件珍贵藏品、4处仪式教育场所、18处多媒体互动场景,全面提升沉浸式参观学习体验。展览从《义勇军进行曲》基本内涵出发,

国歌展示馆设计

  序厅凸显“起来”“血肉长城”“万众一心”“前进”的主线;

  第一乐章“民族危亡的怒吼声”

  表现民族危亡关头义勇军奋起反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

国歌展示馆设计

  第二乐章“时代呼唤的最强音”

  表现《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过程,讲述国歌的词作者田汉与曲作者聂耳的故事。这里再现了在《风云儿女》拍摄场景,五位主演以1比1仿真硅胶人形式真实还原;

  第三乐章“民族解放的冲锋号”

  表现《义勇军进行曲》传播过程。镇馆之宝即首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也在此展示。现场还模拟了影片《风云儿女》首映售票口及排队场景;

  第四乐章“强我中华的进行曲”表现国歌选定和立法历程;

  第五乐章“伟大复兴的主旋律”讲述国歌引领中华强国梦;

  尾厅表现“前进”主题,寓意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征程中高唱国歌奋勇前进。

  国歌的时代价值

  从历史回响到当代传承——以国歌展示馆为实证

  将《义勇军进行曲》从1935年诞生到当下数字化传承的历程,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可研究的立体精神图谱,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桥梁。

国歌展示馆设计

  一、历史细节的微观见证:

  从手稿墨迹到数字重生

  镇馆之宝首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编号34848b)保存完好,1935年由苏联指挥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配器,经数字化修复后仍可播放开国大典原声片段。聂耳1935年在虹口公寓修改的手稿原件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危”字经三次涂改,最终定格为凌厉竖笔,这一微观创作痕迹被转化为数字水墨动画,与田汉在狱中竹片刻写歌词的场景形成时空对话。馆内展陈的1935年《电通》画报创刊号、1949年开国大典录音原始母带等珍稀文献,共同构成国歌诞生的“分子级”历史证据链。

国歌展示馆设计

  二、科技赋能的沉浸革命:

  从单向观看到五感共鸣

  全息投影技术复原1935年上海街景,观众可触摸虚拟报童递来的《电通》画报;AR眼镜让观众“穿越”至1949年天安门城楼,通过触觉反馈装置感受30万群众合唱时的地面震动。“声纹实验室2.0”引入AI情感分析,实时解析演唱者的情感强度,生成包含“危机意识”“团结精神”“奋斗品格”三要素的国歌演唱指数。2025年上线的数字临展厅支持5G+VR“云观展”,打破时空限制,让文物“活”起来。

  三、教育实践的鲜活载体:

  从场馆到流动课堂

  “国歌故事进课堂”项目开展10余年,宣讲逾千场,受益观众超30万人次,结合宪法日、聂耳诞辰等纪念日更新内容,将红色网课推送至全国中小学。与达达集团联合开展的“红色研学”项目获评全国优秀党建案例,志愿服务基地获市精神文明办表彰。“国歌之星”青年团队开发的“国歌手势舞”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破亿,实现精神传承的数字化破圈。

国歌展示馆设计

  四、国际传播的桥梁纽带:

  从本土符号到世界语言

  展示馆建筑外立面折线造型隐喻“长城”,玻璃幕墙象征“开放包容”。数字沙盘动态呈现国歌传播路径:从1949年联合国大会奏响,到越南版《进军歌》保留原曲旋律改填“团结起来为独立”歌词,再到2015年纽约时代广场万人合唱的声波地图。2025年新设的“国际传唱谱系”墙采用磁性拼贴技术,观众可亲手组合不同国家的国歌改编版本,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

国歌展示馆设计

  五、学术研究的深度耕耘:

  从展品到理论构建

  “国歌研究院”提出的“国歌精神三要素:危机意识、团结精神、奋斗品格”理论已纳入中小学教材。通过声纹比对技术,发现1949年开国大典录音与1935年首版唱片存在三处和声差异,修正了学界长期以来的版本认知。每月举办的“国歌精神大讲堂”邀请抗美援朝老兵、航天工程师等不同领域的践行者,形成“从历史到现实”的完整叙事链。

国歌展示馆设计

  从1935年虹口公寓的修改手稿到数字临展厅的线上试运行,从田汉竹片刻写的歌词到纽约时代广场的快闪合唱,国歌展示馆通过细节的极致挖掘、科技的创新应用、教育的实践创新、学术的深度耕耘,构建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桥梁。在这里,历史不是尘封的标本,而是流动的、呼吸的、不断生长的精神长河。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再次响起,我们听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召唤——这,正是国歌最深刻的时代价值。

相关资讯

官方企业微信号

官方企业微信号

信可威展会设计公司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信可威logo

展厅设计 深圳展厅设计 展会设计 展台设计

  • 全国咨询热线:400 992 6068
  • 联系邮箱:3460381092@qq.com设计专线:18820271825
  • 官网网址:http://www.xkwkj.com
  • 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2008号中国凤凰大厦1栋17A
版权所有 © 深圳信可威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