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以国歌为主题的展示馆
全面展示了《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传播、立法及其深远影响,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再现、多媒体互动,生动演绎了《义勇军进行曲》从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程。馆内珍藏首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是国歌展示馆的“镇馆之宝”,首版唱片当年发行量极少,馆内现存的这张首版唱片,保存完好,放到唱机上仍能正常播放,激昂的旋律跨越时空,催人奋进,历久弥新。国歌纪念广场占地2.7万平方米,以唱片的造型设计成大型的开放式圆形广场,寓意着《义勇军进行曲》从上海唱响全中国。广场中还设置了一座主题雕塑:一面经过战争和历史洗礼的五星红旗及一把军号。在这里,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座雕塑,都能还原岁月的底片,唤起一段红色记忆,在人们的情感与国歌有关的故事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主题陈列
主题陈列展分为六大乐章 展馆“国歌从这里唱响”主题陈列展从《义勇军进行曲》基本内涵出发,以“起来、万众一心、前进”为主线,通过五大乐章精品陈列、410件珍贵藏品、4处仪式教育场所、18处多媒体互动场景,全面提升沉浸式参观学习体验。展览从《义勇军进行曲》基本内涵出发,
序厅凸显“起来”“血肉长城”“万众一心”“前进”的主线;
第一乐章“民族危亡的怒吼声”
表现民族危亡关头义勇军奋起反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
第二乐章“时代呼唤的最强音”
表现《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过程,讲述国歌的词作者田汉与曲作者聂耳的故事。这里再现了在《风云儿女》拍摄场景,五位主演以1比1仿真硅胶人形式真实还原;
第三乐章“民族解放的冲锋号”
表现《义勇军进行曲》传播过程。镇馆之宝即首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也在此展示。现场还模拟了影片《风云儿女》首映售票口及排队场景;
第四乐章“强我中华的进行曲”表现国歌选定和立法历程;
第五乐章“伟大复兴的主旋律”讲述国歌引领中华强国梦;
尾厅表现“前进”主题,寓意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征程中高唱国歌奋勇前进。
国歌的时代价值
从历史回响到当代传承——以国歌展示馆为实证
将《义勇军进行曲》从1935年诞生到当下数字化传承的历程,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可研究的立体精神图谱,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桥梁。
一、历史细节的微观见证:
从手稿墨迹到数字重生
镇馆之宝首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编号34848b)保存完好,1935年由苏联指挥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配器,经数字化修复后仍可播放开国大典原声片段。聂耳1935年在虹口公寓修改的手稿原件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危”字经三次涂改,最终定格为凌厉竖笔,这一微观创作痕迹被转化为数字水墨动画,与田汉在狱中竹片刻写歌词的场景形成时空对话。馆内展陈的1935年《电通》画报创刊号、1949年开国大典录音原始母带等珍稀文献,共同构成国歌诞生的“分子级”历史证据链。
二、科技赋能的沉浸革命:
从单向观看到五感共鸣
全息投影技术复原1935年上海街景,观众可触摸虚拟报童递来的《电通》画报;AR眼镜让观众“穿越”至1949年天安门城楼,通过触觉反馈装置感受30万群众合唱时的地面震动。“声纹实验室2.0”引入AI情感分析,实时解析演唱者的情感强度,生成包含“危机意识”“团结精神”“奋斗品格”三要素的国歌演唱指数。2025年上线的数字临展厅支持5G+VR“云观展”,打破时空限制,让文物“活”起来。
三、教育实践的鲜活载体:
从场馆到流动课堂
“国歌故事进课堂”项目开展10余年,宣讲逾千场,受益观众超30万人次,结合宪法日、聂耳诞辰等纪念日更新内容,将红色网课推送至全国中小学。与达达集团联合开展的“红色研学”项目获评全国优秀党建案例,志愿服务基地获市精神文明办表彰。“国歌之星”青年团队开发的“国歌手势舞”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破亿,实现精神传承的数字化破圈。
四、国际传播的桥梁纽带:
从本土符号到世界语言
展示馆建筑外立面折线造型隐喻“长城”,玻璃幕墙象征“开放包容”。数字沙盘动态呈现国歌传播路径:从1949年联合国大会奏响,到越南版《进军歌》保留原曲旋律改填“团结起来为独立”歌词,再到2015年纽约时代广场万人合唱的声波地图。2025年新设的“国际传唱谱系”墙采用磁性拼贴技术,观众可亲手组合不同国家的国歌改编版本,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
五、学术研究的深度耕耘:
从展品到理论构建
“国歌研究院”提出的“国歌精神三要素:危机意识、团结精神、奋斗品格”理论已纳入中小学教材。通过声纹比对技术,发现1949年开国大典录音与1935年首版唱片存在三处和声差异,修正了学界长期以来的版本认知。每月举办的“国歌精神大讲堂”邀请抗美援朝老兵、航天工程师等不同领域的践行者,形成“从历史到现实”的完整叙事链。
从1935年虹口公寓的修改手稿到数字临展厅的线上试运行,从田汉竹片刻写的歌词到纽约时代广场的快闪合唱,国歌展示馆通过细节的极致挖掘、科技的创新应用、教育的实践创新、学术的深度耕耘,构建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桥梁。在这里,历史不是尘封的标本,而是流动的、呼吸的、不断生长的精神长河。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再次响起,我们听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召唤——这,正是国歌最深刻的时代价值。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探索征程中,航天博物馆宛如一座闪耀的灯塔,静静伫立,凝聚着人类对宇宙的无限向往与不懈追求,它不仅是航天文物与知识的宝库,更是一部生动的史书,讲述着人类逐梦星辰的壮丽篇章。作为专业的展厅设计及施工一体化公司,我们有幸参与到航天博物馆的打造中,用专业与匠心,助力其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殿堂。

当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通过 AI 修复技术重现色彩,当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借助 3D 打印技术实现 “数字复现”,当观众戴上 VR 眼镜 “走进” 虚拟的元上都遗址 —— 智慧博物馆正以科技为笔,重新书写文物保护与传承的叙事方式。科技不仅为文物筑起更坚固的 “防护盾”,更打破时空界限,让千年文明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爱彼(Audemars Piguet)是瑞士制表业的最古老制造商之一,总部位于勒布拉苏斯(Le Brassus),这个品牌由创始家族(爱彼(Audemars)和皮格(Piguet))持有,保持了家族企业的独立精神。多年来,他们一直在自主性和创新领域中取得了重要突破,颠覆了传统和规则,成为制表业的开创者之一。

北京路步行街不仅仅是一个创新流通、促进消费的商业集聚平台,更是广州开展国际交往、弘扬羊城都市文明、展示岭南传统风貌的重要地标。

LaNUBE{IA} 是一个位于瓦伦西亚 CaixaForum 的高度参与性的体验式展览,旨在让人们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以及这项技术如何被应用于各种教育项目。它不仅是一个展示空间,更是一个促进讨论和辩论的平台。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浪潮下,自然保护景区展厅已超越传统展陈空间的边界,成为生态保护理念传播的核心载体与公众沉浸式体验自然之美的重要场所。本设计以前瞻性视角出发,深度挖掘自然保护景区的生态价值、文化内涵与科研成果,旨在构建一座集科普教育、生态展示、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展厅。通过创新的展陈手法、先进的数字技术与沉浸式场景营造,将自然保护的使命、自然生态系统的精妙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以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现给每一位参观者,唤醒公众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与保护意识,推动自然保护理念在更广泛群体中的传播与践行。

九江,这座镶嵌在长江之畔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著称。然而,在1998年的那个夏天,九江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特大洪水。这场洪水不仅考验了九江人民的勇气和智慧,更孕育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抗洪精神。为了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应运而生。

在荷兰素有“奶酪之都”美誉的豪达市中心,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百年建筑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豪达奶酪体验中心。这并非一座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而是一个集教育性、娱乐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品牌文化体验空间,旨在通过一场全感官的“探秘黄金风味”互动之旅,引领游客深入探索享誉全球的豪达奶酪的“前世今生”。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一瑰宝,是广大戏曲艺术工作者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