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这座镶嵌在长江之畔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著称。然而,在1998年的那个夏天,九江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特大洪水。这场洪水不仅考验了九江人民的勇气和智慧,更孕育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抗洪精神。为了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应运而生。
历史背景与展馆概况
1998年夏天,中国大地遭受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侵袭,长江全流域告急,东北嫩江、松花江也相继爆发洪水。在这场危机中,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紧急行动,与洪水展开了殊死搏斗。在这场战斗中,九江成为了长江中游的重要战场,九江人民与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共同谱写了抗洪抢险的壮丽篇章。
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它采用沉浸式体验空间、雕塑、综合场景、口述历史、多媒体及图文版面等多种展示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沉浸式地展示了九江98抗洪的历史,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伟大抗洪精神。展馆主体工程以当时被凿沉堵口的“甲-21025”驳船原型为造型,寓意深远,象征着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勇于胜利的精神。展陈共分为6个单元,分别为“茫茫九派 惊涛骇浪”、“勠力同心 搏风击浪”、“风雨同舟 守望相助”、“鱼水情深 血脉相连”、“重建家园 长治久清”、“传承精神 接续奋斗”。
展区详细介绍
序厅
走进展陈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屏幕,屏幕上滚动播放着1998年的历史瞬间。洪水肆虐的场景、抗洪抢险的壮烈画面、人民子弟兵和党员干部在抗洪一线的英勇无畏,都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再现。观众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夏天,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
第一部分:
茫茫九派 惊涛骇浪
主要介绍了1998年特大洪水的历史背景和九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展区通过详细的图文资料和多媒体展示,向观众展示了1998年特大洪水的成因、影响以及九江在抗洪抢险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展区还通过实物展品和场景复原,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九江的地理环境和抗洪抢险的艰辛历程。
在这个展区,观众们可以了解到,1998年的特大洪水是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叠加造成的。洪水来势汹汹,九江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然而,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九江人民和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一道,与洪水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
第二部分:
勠力同心 搏风击浪
抗洪抢险展区是展陈馆的核心展区之一,它通过雕塑、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1998年九江抗洪抢险的壮丽场景。在这个展区,观众们可以看到人民子弟兵和九江人民在抗洪抢险中的英勇身姿和感人瞬间。
展区中的雕塑群,以生动的形象和逼真的动作,展现了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抢险中的英勇无畏。他们有的手持沙袋,奋力堵塞决口;有的驾驶冲锋舟,穿梭在洪水中救援被困群众;还有的坚守在堤坝上,昼夜奋战,守护着家园的安全。这些雕塑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和担当,更激发了他们对抗洪精神的敬仰之情。
此外,展区还通过场景复原和多媒体展示,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抗洪抢险的艰辛历程。观众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洪水肆虐的恐怖场景,以及人民子弟兵和九江人民在抗洪抢险中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
第三部分:
风雨同舟 守望相助
这一部分通过多媒体和图文版面,展示了全国各地救援力量驰援九江的感人故事。在危难之际,大爱无疆,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和爱心善款从四面八方涌向九江,为九江人民抗洪抢险和重建家园提供了强力支援和精神力量。展区内的展板和实物展品,记录了那些慷慨解囊、无私奉献的人们,他们的善举将永远铭记在九江人民的心中。
第四部分:
鱼水情深 血脉相连
这一部分通过多媒体和图文版面,展示了九江人民在抗洪抢险胜利后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九江人民弘扬抗洪精神,汲取奋进力量,阔步迈向重建家园的新征程。他们修复了受损的基础设施、重建了美好的家园,并在灾后恢复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展区内的展板和实物展品,记录了九江人民在重建家园过程中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这个展区,观众们可以看到,在抗洪抢险的艰难时刻,人民子弟兵始终把九江人民的安危放在首位,他们不仅奋战在抗洪一线,还在抗洪间隙维护生产生活秩序、助学赈灾。而九江人民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子弟兵的深厚感情,他们纷纷为抗洪官兵送水送饭、缝补衣物,用实际行动架起了军民团结的“连心桥”。
展区中的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实物展品,都生动地展现了军民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奋斗的精神。这些展品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更激发了他们对抗洪精神的敬仰之情。
第五部分:
重建家园 长治久清
这一部分通过多媒体和图文版面,展示了九江人民在抗洪抢险胜利后重建家园的艰辛历程。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九江人民弘扬抗洪精神,汲取奋进力量,阔步迈向重建家园的新征程。他们修复了受损的基础设施、重建了美好的家园,并在灾后恢复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展区内的展板和实物展品,记录了九江人民在重建家园过程中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这个展区,观众们可以看到,在抗洪抢险胜利后,九江人民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迅速投入到重建家园的艰巨任务中。他们修复了受损的基础设施、重建了美好的家园,并在灾后恢复生产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九江人民还积极投身到公益事业中,为灾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展区中的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实物展品,都生动地展现了九江人民在重建家园过程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些展品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九江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更激发了他们对抗洪精神的敬仰之情。
第六部分:
传承精神 接续奋斗
这一部分通过多媒体和图文版面,展示了伟大抗洪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1998年波澜壮阔的抗洪斗争中诞生的伟大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将继续弘扬伟大抗洪精神,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铸就新的历史伟业。展区内的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设备,让观众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抗洪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激发了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在这个展区,观众们可以了解到,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英勇顽强的伟大品质。这种精神不仅在抗洪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在灾后重建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抗洪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前行。
展区中的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实物展品,都生动地展现了抗洪精神的伟大力量和时代价值。这些展品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抗洪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更激发了他们在新时代继续弘扬抗洪精神的决心和信心。
展陈馆的教育意义
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不仅是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精神传承的殿堂,更是一座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场所。它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和互动体验,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抗洪精神的伟大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首先,展陈馆通过生动再现1998年九江抗洪抢险的壮丽场景和感人瞬间,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抗洪抢险的艰辛历程和伟大精神。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仅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铭记历史,更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展陈馆通过展示抗洪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让观众能够认识到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性和价值。这种认识不仅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抗洪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更能够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们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前行。
最后,展陈馆还通过互动体验设施和多媒体设备,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感受精神、接受教育。这种互动体验的方式不仅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九江九八抗洪展陈馆是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精神传承的殿堂,它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和互动体验,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抗洪精神的伟大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行,更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开创未来。让我们在伟大抗洪精神的指引下,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川陕苏区纪念馆,原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2020年,按照“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红军烈士纪念地、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纪念馆进行了改造提升。
比利时TVH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物料搬运、工业及农业设备零件供应商,为其总部精心打造了一处名为“驱动世界:连接全球的互动探索”的先进企业体验中心。该中心的核心设计目标是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视听与互动装置,生动、直观地向来访的客户、合作伙伴及内部员工展现TVH集团的企业形象、全球运营规模、庞大的产品体系、核心服务能力以及深厚的企业文化。
古斯塔夫·韦斯科普夫航空先驱博物馆位于洛伊特斯豪森,是一个专门探索历史上首次受控动力飞行的博物馆。这个新设计的博物馆不仅向航空先驱古斯塔夫·魏斯科普夫致敬,还让参观者深入了解飞行的物理原理和早期人类征服天空的故事。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党的”十八大”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保障。
全球高端美妆行业的领军者雅诗兰黛集团,在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都市中,迎来了其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璀璨亮相。2024年11月6日,随着开馆仪式的正式启幕,雅诗兰黛集团以“无界之境”为主题,向全球消费者展现了一场关于美的盛宴。
进门序厅形象标识和主题文字,设计红船造型寓意着共产党人扬起红船风帆,赓续坚定理想,百折不奋斗争精神。通过点睛的亚克力立体红船、营造出入室第一视觉氛围。增强深刻文化精神。
当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通过 AI 修复技术重现色彩,当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借助 3D 打印技术实现 “数字复现”,当观众戴上 VR 眼镜 “走进” 虚拟的元上都遗址 —— 智慧博物馆正以科技为笔,重新书写文物保护与传承的叙事方式。科技不仅为文物筑起更坚固的 “防护盾”,更打破时空界限,让千年文明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在每一所学校的校园深处,或许都藏着一座静谧而又充满力量的建筑——校史馆。它宛如一位沉默却睿智的长者,静静伫立,见证着学校从初创时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发展壮大,承载着学校的历史脉络、文化精髓、传统底蕴以及无数师生共同编织的珍贵记忆,是学校精神内涵最直观、最生动的物质化体现。
在南充博物馆的“岁时淳风”民俗文化专题展览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嘉陵江世界。漫步在这如画的场景间,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川北特色民风民俗的厚重底色,还能领略到这片土地上悠长风韵的独特魅力。从江畔的船歌到市井的百味,从盛世的庆典到金花的异彩,嘉陵江畔的民俗文化犹如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徐徐展开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