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苏区纪念馆,原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2020年,按照“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红军烈士纪念地、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纪念馆进行了改造提升。
提升后的纪念馆以《红旗漫卷大巴山》为主题,全景展示了红军创建、发展、建设、保卫根据地的光辉历程,被中宣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推荐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
展览以“川陕苏区精神”为主线,以苏区发展历程为主轴,秉持“五老五新”的原则:老物件,新展示;老故事,新表达;老主题,新诠释;老结论,新亮点;老组合,新手法。综合运用图片、文字、视频、实物、模型、绘画、场景及互动体验等多种表现形式,配合专业的灯光设计、音效设置,营造立体、富有层次的展陈空间,为观众营造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富有层次感的展陈空间,生动再现了川陕苏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与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第一部分通过“川陕边人民的苦难”和“川陕边人民的斗争”的对比展示,展示了红军入川前的历史现状和红四方面军入川的历程。让观众直观感受反动军阀和官僚地主统治下四川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在第二部分,陈列了大量的红军石刻标语。其中“争取苏维埃中国”这块石刻是红军入川后刻写的第一幅巨幅石刻标语,单字高3.15米,宽2.62米,笔画深0.2米。
通过大量的实物、图文和文献资料,展示了当时川陕苏区建立的较为完备的军需民用工业体系和创办银行、繁荣商业、改善交通等方面的成功实践。
展厅中心区域,采用了灯控沙盘结合多媒体技术,让观众可以通过触摸与其进行互动,更加直观地感受“川陕苏区苦草坝后勤中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三部分主要展示了党领导下的统战工作。场景营造,还原了“毛浴镇会议”红四方面军落实“古田会议”精神的细节场面,多媒体数字化形式,再现红军战斗过程。
这部分主要展示红军战略转移后,革命火种继续燃烧在巴山大地,老区人民十多年的浴血坚持,书写下一座座红色丰碑。
“红色遗存”单元展示了大量川陕苏区时期遗留下的革命史迹,记载了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历程,已成为老区人民的精神寄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矗立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上的伟大抗战精神,指引着我们淬砺民族血性、捍卫民族尊严、书写民族荣光。
寿文化,这一蕴含深厚历史底蕴与人文情怀的文化现象,自其诞生之日起,便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之中。它体现了人们对长寿的向往与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寿县,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寿文化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与传承,成为寿县历史文化的瑰宝。
挪威法格内斯瓦尔德雷斯民俗博物馆举办的“Rotasjon”(旋转)展览是一项展示挪威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活动。这个展览不仅收集了150年前的美丽民族服饰(“bunad”)和民间服饰,还展示了当地的手工艺传统,体现了挪威深厚的历史和文化。
5月中旬,深圳自然博物馆展陈工程项目完成招标定标工作,四个标段分别由中建八局二公司、金大陆展览、复旦上科多媒体、丝路中标,项目正式进入展陈施工实施阶段。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浪潮下,自然保护景区展厅已超越传统展陈空间的边界,成为生态保护理念传播的核心载体与公众沉浸式体验自然之美的重要场所。本设计以前瞻性视角出发,深度挖掘自然保护景区的生态价值、文化内涵与科研成果,旨在构建一座集科普教育、生态展示、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展厅。通过创新的展陈手法、先进的数字技术与沉浸式场景营造,将自然保护的使命、自然生态系统的精妙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以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现给每一位参观者,唤醒公众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与保护意识,推动自然保护理念在更广泛群体中的传播与践行。
在中国福州马尾,一座承载着近代中国自强之梦与海洋情怀的宏伟建筑静静伫立,这便是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船政文化的传承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展览形式,吸引着无数游客与学者前来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筹建于1997年,初名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2004年全面改版并更名为现名。它不仅是一座专题博物馆,更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的获得者。2024年8月,它更是荣膺国家二级博物馆的殊荣,这标志着其在船政文化传承与弘扬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坐落于钱塘江大桥东南侧,北邻闻涛路,有较好的望江及观桥视角。它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承担的杭州市滨江区12公里滨水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中的一部分。钱塘江大桥,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桁架梁桥,由中国桥梁专家、现代桥梁事业的奠基人茅以升先生主持全部结构设计,作为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璀璨文明的专题遗址博物馆,静静地坐落于郑州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它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引领着我们穿越时空,探寻早商文化的奥秘。博物院的整体建筑充满了创意与深意。建筑外观以抽象的几何造型呈现,仿佛是古文明的天然属性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那斜面、斜线元素的运用,如同破土而出的文物,散发着磅礴的气势,让人一眼便能感受到商代文明的深厚底蕴。而整体建筑与城垣的紧密结合,更是将博物院巧妙地融入了商城遗址公园之中,使得历史与自然、人文与景观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大意是说,遇到彼此了解赏识、亲密无间的挚友,纵使是畅饮千杯也仍觉不够。形容志趣相投的人惺惺相惜,聚在一起总不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