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在山西博物院缓缓流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变局——春秋时期的晋与秦”展览盛大启幕。此次展览汇聚了山西博物院携手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16家顶级文博单位的智慧与力量,共同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206组珍贵文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那个时代精神的传承者,它们静静地诉说着东周时期,尤其是春秋时期晋国与秦国之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东周大变局:展览以时间为轴,空间为纬,生动描绘了东周时期从王权衰落至诸侯争霸,再到战国时代群雄并起的历史进程。晋与秦,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两大主角,它们的兴衰更替、恩怨情仇,成为了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重要力量。
一、肇创东周:新纪元的曙光平王东迁的壮丽篇章:公元前770年,伴随着周平王的东迁洛邑,一个全新的时代——东周拉开序幕。展览通过复原场景、珍贵文献及青铜器展示,再现了晋文侯与秦襄公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的关键角色,他们不仅是周王室的守护者,更是东周新纪元的开创者。晋文侯的勤王之路:通过细致入微的文物解说,如晋文侯时期的兵器、礼器等,展现了他如何平息内乱、辅佐平王,奠定了晋国日后的霸业基础。秦襄公的抗戎壮举:秦襄公因救周抗戎被封诸侯,展览中通过秦早期的兵器、车马器,以及反映秦人尚武精神的雕塑,让观众感受到秦国崛起的磅礴气势。铜车軎——春秋。
二、驰骋春秋:霸业与纷争
早期晋秦的微妙平衡:通过地图、文献及早期晋秦两国的青铜器,展示了两国虽未接壤,但在政治、经济上的微妙联系与合作。秦晋之好的盟誓:以精美的玉器、盟书为线索,讲述了两国如何通过联姻、结盟,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共处,共同抵御外敌。冲突与战争:通过战争兵器、城墙模型及战场复原,再现了晋秦之间从结盟到对抗的激烈冲突,如崤之战、韩原之战等,展现了春秋时期战争的残酷与智慧。
三、兴动天下:变革与融合
晋文公与秦穆公的霸业:通过晋文公践土会盟的盟书、秦穆公一统西戎的战利品,以及两国在农业、手工业、军事上的成就,展现了两国如何各自称霸一方,推动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的思想火花:展览特别设置了思想家展区,通过竹简、帛书等,介绍了春秋时期的儒家、法家、墨家等学派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晋秦两国乃至整个中华文明的影响。三家分晋的历史转折:通过雕塑、壁画及历史文献,深刻揭示了晋国卿大夫阶层的崛起,特别是“三家分晋”事件,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启,为后世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览在结语部分,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与春秋时期的先贤对话,感受他们敢于担当、追求变革的精神。晋与秦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当下社会的启示——在变局中寻求机遇,在变革中勇于创新,这种精神力量,跨越千年,依然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行。
通过此次展览,我们不仅回顾了春秋时期晋与秦的辉煌与沧桑,更深刻理解了那个时代对于后世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意义,让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的道路。
博物馆,你是否曾被一件文物击中内心?是否曾在某个展柜前久久驻足?那些无声的物件,穿越时光与我们对话,其背后正是精心设计的展示艺术在默默牵引着我们的视线与心灵。展示设计绝非简单的“摆放”与“陈列”,它是一场无声的导演艺术,关乎如何让文物“开口说话”。
全球展厅设计专家以挑选自2000年以来过去20年中最具影响力的展厅项目。决定他们选择的主要标准是:展示重大创新、灵感,并提高了展陈设计的标准。筛选的项目的广度令人惊叹。但也许并不奇怪,这些项目是根据同行评审和评判设计的卓越性。
青年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他完成人生的两个转变:一是由学生到教师再到职业革命家;二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初步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份子再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橘洲沿革展一以印象人画,以精神人诗,从橘洲的形成、发展到消沉再到现在的繁华,成为湖南建设两型社会的新亮点!
“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作为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播文化、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等重要社会职能。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之中,浙江省非遗馆如同一方静谧的绿洲,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位探寻者的到来。这里,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梦幻空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更是心灵得以栖息的诗意栖居地。这座建筑面积达35000平方米,展陈面积15153平方米的宏伟建筑,不仅是中国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更是收藏、展示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宝库,是传承、利用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平台。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在中国福州马尾,一座承载着近代中国自强之梦与海洋情怀的宏伟建筑静静伫立,这便是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船政文化的传承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展览形式,吸引着无数游客与学者前来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筹建于1997年,初名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2004年全面改版并更名为现名。它不仅是一座专题博物馆,更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的获得者。2024年8月,它更是荣膺国家二级博物馆的殊荣,这标志着其在船政文化传承与弘扬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如何在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相互交融的宏大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新征程上,要坚持以我为主,既善于吸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在保护利用古代运河方面的有益做法,又善于创新创造、不断探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有益经验,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质量发展,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矗立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上的伟大抗战精神,指引着我们淬砺民族血性、捍卫民族尊严、书写民族荣光。
古建筑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传统街区、古建筑,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加强考古研究,提高古建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我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