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重要场所的红色展厅,其设计不仅仅是一个美学和技术的结合,更是对历史、文化和教育的深度挖掘与展现。然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红色革命展厅作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面临着诸多难点和挑战。只做有文化内涵的设计,我们结合多年的党建品牌设计经验,总结出一下几个关键点,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探寻答案。
一、摆脱定位迷局,明确展厅方向
当下全国各地的文旅展馆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红色文旅磅礴发展的背后也暴露着,一个地方的品牌做出效果了,其他地方相继效仿、照搬,短期可能成效显著,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展馆流于形式,并无深刻内涵,地方红色文化也没有一个主题鲜明,脉络清晰的发展路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要做好三个“明确”:
1、明确“我是谁”:
是侧重历史的红色文化展厅?是服务党员群众的党群服务中心?还是展现企业/单位党建成果的特色党建展厅?用途是核心。
2、明确“为谁做”:
主要面向内部党员、合作伙伴,还是社会公众?受众决定内容深度与表达方式。
3、明确“有何不同”:
结合地域特色、单位属性、党建亮点(如特色活动、创新模式),提炼独一无二的核心特色与记忆点。定位不清,特色难显!
做好着三个明确,还有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态度,红色展厅的灵魂贵在真实,历史容不得半点虚构。例如在主题展厅筹备时,如果出现历史史料的真实性疑虑,我们一定要要查阅了大量史料,找到确切记载,才能将其纳入展陈,用 “顽固”、“较真” 的态度对待历史,才能让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后人推敲。
二、突破主题乱流,打造“独树一帜”
主题是展厅的灵魂指引,若主题涣散,展厅就像零散拼图。曾有企业党建展厅,想体现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却一会儿展示党史大事件,一会儿罗列企业日常活动,展区设计元素也杂乱,红、蓝、金等颜色随意搭配,观众很难感受到企业党建的核心价值与传承创新。
企业作为科技型单位,在党建中融入科技元素,主题精准概括党建引领企业以科技报国的核心价值,体现从党的科技思想传承,到现代企业以科技助力党建工作创新。
展区内容上,从党的科技政策沿革展示历史传承,到企业党员参与科技攻关、用科技手段开展党建活动(如线上党史知识竞赛系统、VR 党建学习场景 )等现代创新内容,都围绕主题。设计元素统一用科技感与红色融合的风格,如红色线条勾勒科技感的几何造型,搭配电子屏动态展示,形成统一、连贯的视觉冲击,观众参观时能清晰感受到企业党建 “传承红色,以科技为翼助力发展” 的脉络,产生情感共鸣,深刻理解企业党建特色。
三、突破形式桎梏,智慧展厅沉浸叙事
让展厅成为“叙事者”,让“老物件”活起来,当我们走进每一个主题展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面面展墙,更是一段历史岁月的史诗;触摸的不仅是一件件文物,更是一段段滚烫的记忆。如何让这些红色历史不再停留在教科书里,而是成为能与参观者一秒入戏,可以对话的 “活教材”?这就要在空间设计和故事呈现上下功夫。
1、要善于用空间讲述故事:入口处设计成狭窄通道,营造攀山登峰,突破封锁线 的压迫感;
走到 “遵义会议” 展区,空间豁然开朗,象征历史转折的曙光;
2、要善于用科技烘氛围:雪山展区降低温度,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搭配风雪特效,观众戴上 VR 设备,能 “置身” 某次重要战役,感受枪林弹雨、战友并肩作战的场景,沉浸式体会革命艰辛
3、要善于用装饰引回忆:多用老木头、夯土、石材做装饰,摆放日常使用、带着 “时光痕迹” 的老物件
4、要善于用光影讲故事:艰苦岁月用暖调暗光,胜利时刻用明亮光线
以上图所展示的渡江战役”场景为例,讴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场景的展品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含一级标题版、图文展板、人物雕塑、浮雕造型墙、金属立体字、展柜、灯箱、多媒体等重要文物展品,光影的过渡变化也很自然,既有突出翻越大雪山时艰苦环境的冷色调,也有胜利跨江会师后让人喜悦的暖色调。
同样的也可以设置互动触摸屏,开展党史知识问答、模拟线上党课,答对问题有红色勋章奖励,答错可查看详细讲解深化理解;互动沙盘,演示革命根据地发展历程,通过触摸操作,直观看到区域拓展、政策推行等变化,感受党建引领发展的磅礴力量。从传统宣传墙的的 “被动看” 变为 “主动玩、主动学”,学员们真正能参与进来,才能让党建展厅真正 “活” 起来、“潮” 起来,成为红色教育的热门打卡地。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党的”十八大”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保障。
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湖北省潜江市西南约31公里的广袤大地上。这里,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考古成果,吸引着无数游客与学者前来探寻。公园以展示“天下第一台”——章华台为主体的龙湾遗址考古成果及其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为核心,同时集考古科研、展示展览、休闲游憩、研学拓展、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为世人呈现了一幅楚文化及荆楚历史风貌的壮丽画卷。龙湾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时代上限可追溯至距今五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核心区域则是盛楚文化的代表——楚王离宫建筑群(章华台),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王家园囿宫殿遗址,总占地面积达100.9平方公里。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放鹰台遗址群,西部为黄罗岗遗址,共同构成了龙湾遗址的宏伟格局。
青少年法制教育馆抓住了“法”的核心,即是成长必须课;提炼出“法”的受众,即是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挪威法格内斯瓦尔德雷斯民俗博物馆举办的“Rotasjon”(旋转)展览是一项展示挪威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活动。这个展览不仅收集了150年前的美丽民族服饰(“bunad”)和民间服饰,还展示了当地的手工艺传统,体现了挪威深厚的历史和文化。
在宝鸡这座充满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中,有一个地方,它如同一扇穿越时空的大门,引领着每一位踏入者走进秦腔艺术的奇妙世界——这就是宝鸡秦腔博物馆。这座建筑面积约为56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不仅是陕西省地市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唯一地方戏曲类专题性、专业化博物馆,更是一座集“馆、展、演、体验、互动”于一体的文化宝库。一、建筑之美:匠心独运,文化韵味宝鸡秦腔博物馆的建设,不仅彰显了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更体现了匠心独韵的设计理念。它巧妙地将秦腔艺术的精髓融入建筑之中,从外观到内饰,都充满了浓厚的秦腔文化艺术氛围。让人在走进博物馆之前,就已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文化气息。
在外立面改造中,我们增加了立体标识,和平面彩色标识,识别度高又不会太突兀。在成为党建中心对外窗口的同时,又与整 个街道融为一体。
安徽科技馆,这座矗立在城市中心的科技殿堂,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丰富的展览内容,吸引着无数科技爱好者和求知者的目光。馆建筑整体设计采用宇宙动态运行的科普理念,通过优美的空间螺旋曲线,形象展示太空运行的奥秘。项目建设坚持“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标准,突出青少年科普教育功能定位,注重科学精神的引领,强调两者之间既要错位互补、又要有机融合,共同打造全省科学普及和青少年科学教育的主阵地。
设计方案以《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方案设计结合陈列大纲内容,运用多种陈展手段,充分展示大量的馆藏珍贵文物和图片资料,避免图板加展品的单一陈展形式。
如何让党建教育深入人心,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答案或许就藏在“沉浸式体验”之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精心设计的党建展厅,探索它们是如何通过沉浸式体验,打造出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红色教育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