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寸滩国际新城展示中心,它不仅仅代表着寸滩最新规划的展示窗口,而是凝聚两江新区寸滩精神、代表重庆在新一轮发展中城市态度的前瞻性地标。
每一个项目都是对未来的献礼每一次破土动工都成为一个坚实的台阶,通向更像是梦想般的世界——世界寸滩,国际新城引发大家对寸滩国际新城未来的美好想象,带领重庆驶向未来发展的彼岸。
空间设计设计手法我们摒弃千篇一律的传统规划馆风格,而是打造将重庆特色与寸滩国际新城航向未来元素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场景。设计不应该是繁杂的堆砌,而是可以紧紧抓住人们的视觉兴奋点,构筑可以留下深刻记忆点的“简约”空间。
挖掘提取重庆两江新区和寸滩特色将重庆人民在两江新区开山破土、在崎岖地脉中建造城市的刚硬气魄、出港领航的开放之态融入展馆,强调塑造两江新区之寸滩精神内涵的殿堂式氛围感。结合各内容部分精神内核,空间将“汇聚、流动、折射、释放”的概念一脉相承,不同空间演绎不同情绪内容。
空间设计效果呈现
序厅以简约开阔的大空间塑造大气之风,以波流涌动的长江水为灵感,“潮起两江”机械艺术装置形成起伏摆动的波浪,以张开双臂的姿态作为城市形象窗口欢迎来客,是两江的澎湃,是汇聚的热情,是迎风的飞翔,是新时代的起点。以影像传达出属于重庆、两江新区与寸滩的美好与机遇。
步入“乘风起航”区域,此区域主要通过墙面立体地图模型结合图文重点讲述寸滩在重庆、两江新区大区域机遇背景下,迎来新的发展起点,寸滩这片大地也因天然的区位优势、港口条件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山城步道”造型设置多个立体组合屏幕,融入重庆场所记忆,展现重庆多维山城构造,多种场景变换,营造一种身在山中不知山,使观者移步异景。
“最重庆”魔方沉浸空间,提取“山”“城”关键性元素进行抽象演绎,两侧构建起重庆山城体验空间情景。三折幕 “潮起两江·彼岸金滩”规划影片结合实体沙盘演绎寸滩国际新城规划,“山城步道”造型设置多个立体组合屏幕,多场景组合成沉浸空间。
“未来之桥”开阔空间,视野豁然开朗,寸滩美好江景映入眼帘。该空间作为城市的瞭望台,可以沿着环廊环绕360度俯瞰寸滩大地,是名副其实的寸滩之窗。通过“镜中观城” AR望远镜可观看结合实景观看过去与未来寸滩的动态景象。
阿特兰斯作为家居照明行业的领航者,携手加减智库设计事务所,在广州2022全屋定制家居展上共同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厅设计。鉴于展位位于展会垂直交通的核心节点,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既带来了巨大的人流优势,也对设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最大化利用这一优势,设计团队突破传统,创造性地以品牌故事为引导,以事件策划为主线,重塑了展会展厅的设计逻辑。
2025年云南昆明建材展-云南建博会,CKBD,推荐,展会时间:2025-05-11~05-13,开放时间:09:00:00-18:00:00,举办地址:中国-云南,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环湖东路,展会行业:建材,主办单位:云南省建筑节能协会、云南省墙体材料行业协会、云南省建筑业协会,举办周期:1年1届,展览面积:50015.00㎡,展商数量:189家,观众数量:1705人,
嵊州,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越国的领地,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唐宋时期,这里归属越州,因此得名“越地”。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一种柔美典雅、传唱全国的戏曲艺术——越剧。作为越剧的原生地,嵊州以“越地天籁”作为展览的主题,旨在向观众展示越剧与嵊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越剧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
踏入上海腾讯大厦一楼展厅,一场跨越现实与未来的数字之旅即刻开启,这里既是腾讯30年技术沉淀的缩影,更是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等前沿科技与社会价值创新深度融合的舞台。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立足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聚焦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挖掘历史细节,突显关键人物,全面生动准确地展现中共三大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成都博物馆是西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已有65年的历史。自新馆建成开放6年来已接待观众近1600万人次。博物馆挂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牌子,是2006年国务院授牌的四川首家、成都唯一的国字号博物馆。
天水农耕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天水市秦州区岷山生态公园内,博物馆展陈面积1600平方米。改馆的建设旨在使农耕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绽放、在关陇大地上生根,让这方沃土的人民追溯区域社会纹理、留住刻骨乡土情愁、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构建现代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进入展馆,观众首先进入前厅部分。前厅是功能区的一部分和参观的准备区。前厅两侧均匀分布山川水墨画,与古井贡酒产品蕴含的清新淡雅之风相得益彰,使观众对古井贡酒的产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参观观众向右进入展馆进行参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随着国力的增强民族自信的提升,我们展陈设计界也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国内也呈现出很多优秀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10年前那种看到国外的设计就惊叹不已的时光也一去不复返了。国内设计师也有了自己的积淀,面对国外优秀的设计更多的是解读吸收和对比,不再是那种狂热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