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全国各地兴起了建设红色主题展馆的热潮。作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红色主题展馆不仅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载体,更是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和社会公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
许多重要场所的红色展厅,其设计不仅仅是一个美学和技术的结合,更是对历史、文化和教育的深度挖掘与展现。然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红色革命展厅作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面临着诸多难点和挑战。只做有文化内涵的设计,我们结合多年的党建品牌设计经验,总结出一下几个关键点,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探寻答案。
当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通过 AI 修复技术重现色彩,当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借助 3D 打印技术实现 “数字复现”,当观众戴上 VR 眼镜 “走进” 虚拟的元上都遗址 —— 智慧博物馆正以科技为笔,重新书写文物保护与传承的叙事方式。科技不仅为文物筑起更坚固的 “防护盾”,更打破时空界限,让千年文明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如何让党建教育深入人心,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答案或许就藏在“沉浸式体验”之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精心设计的党建展厅,探索它们是如何通过沉浸式体验,打造出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红色教育空间的。
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脉络中,社区服务中心(或称邻里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已悄然成为居民生活的核心锚点。它超越了传统行政场所的范畴,日益演变为集政务服务、邻里交往、文化展示、精神培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枢纽。是政策落地、服务延伸的窗口,更是凝聚社区情感、展现时代风貌、传递文明理念的生动载体。
川陕苏区纪念馆,原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2020年,按照“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红军烈士纪念地、党的初心使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纪念馆进行了改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