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企业文化展厅的设计中,LED 透明晶膜屏并非简单的 “显示工具”,而是串联空间、传递文化、增强互动的核心载体。其应用方式围绕 “科技赋能文化传播” 的核心目标,从空间融合、内容呈现、互动体验三个维度展开,让抽象的企业文化与复杂的技术成果变得直观可感,彻底打破传统展厅的展示局限。
空间融合应用:以 “透明特性” 重构展厅视觉逻辑
LED 透明晶膜屏最核心的优势在于 “透明不遮挡”,这一特性使其能深度融入展厅空间设计,既保留空间的通透感,又赋予静态场景动态活力,实现 “设备与空间的无缝共生”。
1、玻璃载体全覆盖:让 “墙面、地台、展柜” 变身为 “显示界面”
科技企业文化展厅中大量使用玻璃材质(如玻璃幕墙、玻璃隔断、玻璃展柜、玻璃地台),LED 透明晶膜屏可直接贴合在这些玻璃载体表面,无需额外搭建支架,避免破坏展厅整体设计风格。
墙面应用:在序厅、未来展望区的玻璃幕墙或隔断上,贴附大尺寸定制化晶膜屏(如序厅的弧形 P7.62 晶膜屏、未来展望区的巨型 P10 晶膜屏),屏幕默认状态下保持高透明率(82%-88%),不影响观众透过玻璃观看后方场景;播放内容时,动态画面与背景场景叠加,形成 “虚实交融” 的视觉效果,让品牌形象片、未来愿景影片更具沉浸感。
地台应用:在序厅、核心价值观区的透明玻璃地台下方,安装条形或整片晶膜屏,播放企业核心技术关键词、动态数据流等内容(如序厅地台播放 “人工智能”“大数据” 等关键词),与墙面屏幕形成 “上下呼应”,构建立体的 “科技信息场”,引导观众从进入展厅开始就融入企业语境。
展柜应用:在发展历程区、技术成果区的玻璃展柜门上,贴附小尺寸晶膜屏(如技术成果区的 P12 晶膜屏),展柜内陈列实物展品(早期产品原型、芯片、传感器等),屏幕播放与实物对应的动态内容(产品发布会视频、3D 技术拆解动画),观众透过屏幕既能看到实物细节,又能同步获取深度信息,解决传统展柜 “只能看、看不懂” 的痛点。
2、异形场景适配:满足展厅个性化空间设计需求
科技企业文化展厅常采用弧形、环形、不规则形状的空间设计以凸显科技感,LED 透明晶膜屏支持柔性定制,可适配不同异形场景:
弧形墙面适配:序厅的弧形玻璃墙、核心价值观区的环形玻璃展台,均可定制弧形或环形晶膜屏(如核心价值观区的环形 P6 晶膜屏),屏幕贴合曲面无缝拼接,播放内容随曲面自然延展,避免传统平面屏在异形场景中出现的 “画面断裂” 问题,让互动问答、主题漫画等内容呈现更流畅。
吊屏应用:在核心价值观区、员工风采区的空间上方,悬挂透明玻璃吊屏(采用晶膜屏技术),播放员工感悟视频、动态标语等内容(如核心价值观区吊屏播放员工对价值观的解读),与下方展台、墙面形成 “立体互动”,丰富展厅视觉层次,避免空间上方的 “空白感”。
内容呈现应用:以 “动态 + 虚实结合” 让文化与技术 “活” 起来
传统展厅依赖静态展板、文字,内容传递低效且枯燥,LED 透明晶膜屏通过 “动态画面 + 虚实结合” 的内容呈现方式,让企业文化、发展历程、技术成果等内容更具吸引力与说服力。
1、文化内容 “场景化”:让抽象理念变具体
• 发展历程 “时光化”:在发展历程区的玻璃展示墙上,晶膜屏以 “动态时间轴” 形式呈现企业历史(如 P10 拼接屏按年份播放 1998 年初创场景、2005 年产品发布等节点),画面与后方陈列的历史实物(获奖证书、签约纪念物)一一对应,例如播放 2005 年首款核心产品发布会视频时,后方展柜同步陈列该产品原型,让 “企业历史” 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可感知的 “时光记忆”,观众能直观感受企业从初创到领军的成长轨迹。
核心价值观 “故事化”
核心价值观区的环形晶膜屏,默认播放员工手绘的 “价值观主题漫画”(如 “创新” 主题展现研发团队攻克难题、“协作” 主题呈现跨部门合作),用生动的场景故事替代传统标语,让 “创新、协作、担当、共赢” 的理念更易被观众理解;同时,屏幕可切换至 “案例解读” 模式,播放与价值观对应的企业实际案例(如创新对应的技术突例),
让抽象理念有 “具体支撑”,增强说服力。
2、技术内容 “可视化”:让复杂原理变易懂
科技企业的核心技术(芯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往往复杂抽象,LED 透明晶膜屏通过 3D 动画、实景结合的方式,让技术原理 “可视化”:
技术拆解 “3D 化”:在技术成果区的展柜晶膜屏上,播放 3D 动画拆解产品技术原理(如展示芯片时,动画呈现内部电路工作流程;展示传感器时,呈现数据采集与分析过程),动画画面与展柜内的实物产品精准对齐(如动画中的芯片结构与实物芯片位置一致),观众可对照实物观察动画,轻松理解 “芯片如何工作”“传感器如何采集数据” 等复杂问题。
应用场景 “实景化”:在技术成果区的 “技术应用地图” 玻璃墙上,晶膜屏展示企业产品在各行业的实景应用案例(如智慧医疗场景中的设备应用、智能交通场景中的数据监测),屏幕上的 “应用点位” 支持点击查看,观众点击某一行业,即可观看该场景的实拍视频,直观了解技术如何为行业赋能,避免传统 “参数列表” 的枯燥感。
互动体验应用:以 “感应 + 参与” 让观众从 “被看” 到 “主动懂”
LED 透明晶膜屏结合感应技术、互动终端,打造 “沉浸式互动体验”,让观众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主动参与,深度理解企业文化与技术价值。
1、感应触发互动:实现 “人屏智能联动”
通过红外感应、雷达感应技术,晶膜屏可根据观众行为自动触发内容切换,提升互动的 “自然感”:
靠近触发:在发展历程区、技术成果区的展柜旁,设置感应装置,观众靠近展柜时,晶膜屏自动从 “待机透明状态” 切换为 “内容播放状态”(如观众靠近技术成果区的芯片展柜,屏幕自动播放 3D 拆解动画),避免观众 “不知道如何操作” 的尴尬,同时节省能源消耗。
手势触发
在核心价值观区的环形展台旁,设置手势感应装置,观众挥手即可切换屏幕模式(从 “主题漫画” 切换为 “互动问答”),点击手势可选择问答答案(如选择 “体现创新的技术成果”),屏幕根据答案展示对应企业案例,让观众在 “挥手互动” 中主动思考价值观内涵,增强记忆点。
2、主动参与互动:让观众成为 “文化传播者”
通过互动终端与晶膜屏联动,让观众主动参与内容创作与分享,强化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祝福互动:在员工风采区设置互动终端,观众可输入对企业的祝福(如 “祝企业技术创新再突破”),点击提交后,祝福内容实时显示在员工风采区的晶膜屏上,形成 “观众祝福墙”,让观众从 “参观者” 转变为 “企业文化的参与者”,增强情感连接。
信息获取互动:在未来展望区的阶梯观众席旁,设置二维码互动标识,观众扫描二维码可获取展厅内容手册、企业招聘信息、开放日报名链接等,屏幕播放完未来愿景影片后,也会同步显示这些互动信息,引导观众进一步了解企业,实现 “文化传递” 到 “合作 / 人才吸引” 的转化(如 2024 年通过展厅参观后投递简历的候选人增长 40%)。
深圳信可威20年专业从事上市企业展厅设计、展览展示活动策划、展台设计搭建的优质、优秀、性价比高、价格透明、靠谱、优惠便宜实惠最好展厅设计公司,凭借多年的市场经验和质量保障,为客户提供前期策划、设计创意、现场搭建和维护、仓储、全国巡展等全流程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开发商场、专卖店规划、设计、制作、会议活动策划和现场布置、平面广告创意策划等多项服务。

设计与搭建一处高效、吸引人的展厅,其背后蕴含着工艺、科技、创新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15x8)m²的展厅作为例子,全面剖析展厅设计的关键要素、策略思考以及实际搭建过程。

“未来”是一个进行时,设计不仅要提供空间载体,更应该表达企业精神和未来科技发展的内核。

党的二十大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广州作为中国岭南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现代化城市风貌,展厅作为展示产品、技术或理念的重要场所,其装修设计直接影响着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在广州展厅装修设计中应考虑的关键要素,包括空间布局、材料选择、色彩搭配、照明设计以及科技应用等方面,以帮助设计师和业主打造既专业又创新的展厅空间。

在展览馆、企业展厅、文化场馆中,序厅是参观者与空间对话的起点,它如同书籍的序言、戏剧的开幕,奠定整体基调,传递核心主题,一个精彩的序厅,不仅能瞬间抓住参观者的注意力,更能为后续的参观体验埋下伏笔,那么,如何打造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序厅呢?

在当今充满活力的展览展示市场,一个企业的实力不再仅仅依靠口碑相传,而是需要官方的认证与背书。展览展示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服务企业资质证书,就是这样的一个权威认证,它不仅代表着企业的专业能力,更是行业规范与秩序的守护者。展厅设计与施工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涉及多个环节和专业知识。以下是对展厅设计与施工的详细阐述:

在东莞,许多企业希望在有限的预算内打造出高品质的展厅,既能吸引客户,又能有效传递品牌价值。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装修效果?共创广告作为东莞本地专业的展厅设计与施工服务商,结合多年行业经验,总结出以下3种低成本高效果的装修方法,帮助企业在预算范围内实现最佳展示效果。

党史馆总让人们充满敬畏——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立体的史诗。党史馆的设计不是简单的陈列堆砌,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 “对话”—— 让泛黄的文献开口讲述初心,让斑驳的实物重现奋斗现场,让冰冷的建筑流淌着滚烫的信仰。

从 “沙进人退” 到 “绿进沙退”,防沙治沙承载着人类与自然抗争、守护家园的奋斗史。防沙治沙纪念馆作为记录这一伟大历程的精神载体,以 “还原治沙现场、传递生态理念、弘扬奋斗精神” 为核心,通过空间叙事、场景还原、互动体验的多维设计,将枯燥的治沙数据、艰辛的奋斗故事转化为可感知、可共鸣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在参观中读懂治沙的意义,在心中种下生态保护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