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南雄市中心区西部,浈江北岸,紧邻省文物保护单位正南门、宋代古桥水西桥,以及在建的广东第一条商业廊桥,北侧和东侧为住宅。交通便利,文化氛围浓厚。
本项目主要展示南雄的红色革命历史,时间跨度从国民大革命时期跨越至抗日战争时期。是南雄首次集中展现当地红色革命历史,项目面积7029平方。
1、空间设计策略:
突破以往的常规展览语法,让场馆成为全景空间剧场。形象生动地还原历史,再现红色南雄的壮阔史诗,呈现震撼心灵的洗礼。空间内部展示主概念“火炬”呼应外部建筑概念“火种”。象征党旗的火炬--化作“子夜’的火种初燃--在“破晓”时刻点亮星火燎原--在“浓雾”中存留火种--乘抗日“风暴”燃起遍地烽火--最终升华为星火永恒。
2、空间规划策略:
本次展览共划分为六大部分:序厅、水口战役全景体验馆、第一部分:大革命时期的南雄、第二部分:工农红军在南雄、第三部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第四部1937-1945.南雄抗日。在参观的动线上利用建筑的特点我们考虑了不同人群需要作出相应的参观流线分析。在第二部分的开始处与第三部分的结尾处通过放映区相连接,让展览的流线更加多变,但对参观的引导仍然并然有序。
3、空间设计分析:
序厅延续了建筑序列语言中的“火种”概念,空间伫立的体块勾勒出连绵起伏的大庾岭山脉,革命先辈正是依托南雄红土地上的莽莽群山,在党的领导下高举红色旗帜,如同火种向中心汇聚成革命火炬,它承载着南雄24年不灭的革命星火,每颗火种上的时间刻度,深深烙印着红色南雄历史的记忆。红色火炬传递,红色记忆不灭,红色精神永恒。
4、党组织的建立
南雄党组织建立的背景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军阀混战,外敌侵辱,民不聊生。南雄爱国志士争相奔走,呐喊革命。空间设计采用黑暗的光影氛围,沉重的压迫体块,象征黑暗、压抑的时代背景,黑暗之中又裂出一条缝,照见图文展板展示党组织的建立情况。观众进入,如同一脚踏进那个黑暗时代,在压抑绝望之中又能感受到一股红色暗流涌动,仿佛即将颠覆这子夜的黑暗。
5、深入群众,组织群众
半场景还原的形式展示南雄“溯溪农民协会成立”的场景,把文物展示进历史场景。通过历史漫画,体会到当时南雄人民受压迫剥削的疾苦;展示“广东省农民协会会员证”“农民自卫军用过的武器”和革命宣传标语等,从红色文物、红色标语感受人民反抗压迫的决心。
6、南雄暴动
党旗第一次公开化地竖立在南雄大地上。雕塑还原红旗竖立的时刻,红旗象征火种初燃,点亮子夜。一曲《暴动歌》,发出革命的呐喊,唤起沉睡的人民。暴动首夜,天下大雪,设计艺术灯光天幕定格大雪下落的瞬间,演绎历史事件中的戏剧性色彩。
7、朱毛一进南雄.会师黄埠岭
南雄的革命道路经历了一段很长的黑暗曲折,终于随着朱毛红军转战入南雄迎来了革命曙光。朱毛红军转战入南雄,借用天光设计,撒下破晓的第一道曙光,照亮人粤第一战的地幕沙盘。空间为之一亮,寓意南雄革命进人新篇章。两面墙向前冲突、收缩,“朱毛会师黄埠岭”油画横空出世,把空间情绪推至高潮!
8、攻占南雄县城
红军攻占南雄县城,群像式展现人民为红军筹款筹粮、连夜赶制军服1000余套的动人场景,展现人民创造的劳动奇迹,表现深厚的军民鱼水情,传递历史的温度。红色标语随处可见,借用红色符号加深空间隐喻,还原时代特色。
9、成为中央苏区县
还原毛泽东在大榕树下讲话的情景,毛主席曾说,“南雄人民有革命的好传统,南雄人喜欢吃辣椒,吃了辣椒就容易激动,一激动就要造反,反动派最害怕我们这些吃辣椒的人。”场景植人南雄辣椒元素,再现这一生动的历史细节。一幅中央苏区电子地图在旁伫立,叙述南雄成为中央苏区县的重要历史,表现南雄红色革命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的重要地位。
10、战刀·军魂
芒飞向上空,点亮漫天繁星。漫天星光下,一把战刀伫立。一道演绎状态结束,光影渐暗,厮杀声远去,战场升起无数光神圣的光芒撒下,刀光依然凛凛。星光象征在水口战役中牺牲的2000余红军将士,战刀代表战士的军魂。将军战刀犹在,英雄军魂长存。水口战役CAVE沉浸式全景体验展项的塑,集还原/景仰/洗礼/对话于一体,构成展馆的核心亮点空间。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品总数约11万件,分十五大类:书画、金属、陶瓷、工艺、证章、文献、印刷、纺织品、石刻、钱币、照片、剪纸、邮票、唱片和其他杂项等。其中1841年江南提督陈化成督造的振远将军铜炮、1880年吴猷豫园宴乐图轴、1895年英商道白生公司制清花机、清末点石斋画报原稿、1911年民国总统候选人提名及当选人斗方、1923年上海汇丰银行铜狮、民国百子大礼轿、民国柳亚子主编《上海通志稿》稿本、老上海地图、《徵信录》等都是馆藏重要文物。
团队为领克在西班牙打造的第一家俱乐部,是在新兴品牌的背景下展开的项目。他们以为新一代寻找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体验为出发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创新的选择。
横塘镇,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江南水乡,自清乾隆年间黄姓人家迁此居住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勤劳智慧的人民,书写了一部部生动的历史篇章。如今,这座小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传承文化,横塘镇特设乡村博物馆——镇史馆,以生动、详实的展览,向世人展示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巨变。
进门序厅形象标识和主题文字,设计红船造型寓意着共产党人扬起红船风帆,赓续坚定理想,百折不奋斗争精神。通过点睛的亚克力立体红船、营造出入室第一视觉氛围。增强深刻文化精神。
在展厅展馆中,时间轴设计是一种强大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描绘历史、文化、科技、经济或社会变革等众多领域的发展轨迹。通过时间轴的呈现,参观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些主题的深厚历史背景及其发展历程。
全面展示了《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传播、立法及其深远影响,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再现、多媒体互动,生动演绎了《义勇军进行曲》从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程。馆内珍藏首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是国歌展示馆的“镇馆之宝”,首版唱片当年发行量极少,馆内现存的这张首版唱片,保存完好,放到唱机上仍能正常播放,激昂的旋律跨越时空,催人奋进,历久弥新。国歌纪念广场占地2.7万平方米,以唱片的造型设计成大型的开放式圆形广场,寓意着《义勇军进行曲》从上海唱响全中国。广场中还设置了一座主题雕塑:一面经过战争和历史洗礼的五星红旗及一把军号。在这里,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座雕塑,都能还原岁月的底片,唤起一段红色记忆,在人们的情感与国歌有关的故事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隧道作为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桥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希望。隧道博物馆,这座国内首座以隧道及地下工程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正是这样一个让人心生敬畏、心驰神往的地方。它不仅是一个展览空间,更是一座时间的隧道,引领着我们穿越时空,追寻中国隧道的辉煌足迹。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的战略支点,依托国家级经开区、侨梦苑创新基地、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多重政策叠加优势,已构建起“战略枢纽+产业引擎+创新高地”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自1988年成立以来,开发区从昔日的城郊荒地蜕变为广州东部枢纽核心区,形成以永宁大道为轴心的泛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200亿元,占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18.7%。 通过《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的法治化赋能,开发区获得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联席会议制度支持、23条政务服务绿色通道等政策红利,实现“规划审批—土地供应—产业扶持”全流程自主决策。当前正以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为引擎,联动新白广城际、广汕高铁等轨道交通网络,打造“1小时湾区经济圈”和“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体系,2024年国际班列开行量占全省42%。在产业生态构建上,形成“双核驱动+多元协同”模式:以广汽本田、北汽新能源为核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集聚企业超200家,本土配套率达75%;以增芯项目为引领的集成电路产业,带动越海集成、国显科技等4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设计—制造—封装”完整链条。 科技创新方面,开发区通过国家级侨梦苑引进123个华侨华人项目,建成12个“众创空间—加速器—产业园”孵化载体,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4.2%,高于全市均值1.5个百分点56。未来将重点拓展20个新兴产业赛道,包括低空经济、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通过TOD综合开发片区和零碳示范园区建设,塑造“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国际化现代产业新城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铁道兵第二师,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组建于1940年的冀鲁边区回民大队,部队时期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对越自卫还击作战,3次出国作战的“光辉履历”不仅在国内同级单位屈指可数,更成为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开路先锋精神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