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宾市博物院的宏伟殿堂中,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盛宴正缓缓拉开序幕。这里,是《我住长江头——宜宾历史文化陈列》的所在地,一个以“江”为媒,串联起宜宾从古至今辉煌篇章的展览空间。展览总面积约1950平方米,精心挑选并展出了600余件(套)珍贵文物,它们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宜宾的过往与辉煌。
宜宾,这座位于川渝滇黔结合部的城市,因金沙江与岷江在此相拥而汇成长江,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四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五千年前,先民们在三江六岸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二千二百多年前,宜宾建制筑城,历代皆为郡县治地,是区域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享有“西南半壁”之誉。
长江,这条流淌千年的母亲河,不仅润泽了宜宾这片土地,更孕育了宜宾人民兼收并蓄、诚信包容、创新图强的精神。在这里,文化传播和民族交融从未间断,形成了多元而丰富的文化底蕴。
第一单元:江畔先民石器时代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宜宾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那时的宜宾先民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他们使用简陋的石器工具,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走进第一单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展品。这些石器,有的形状怪异,有的则显得较为规整,它们都是宜宾先民们智慧的结晶。新石器时代,宜宾的文化遗存更加丰富多样。金沙江流域的宜宾,与成都平原、三峡西部地区等文化区域形成了密切的交流与互动。在这一时期,宜宾的先民们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制造出了更加精致的工具和器具。同时,他们也开始尝试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家畜,开启了定居生活的新篇章。
展柜中的新石器时代陶器,是宜宾先民们定居生活的见证。这些陶器,有的造型古朴,线条流畅;有的则装饰着精美的纹饰,富有艺术美感。它们不仅满足了先民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还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单元:交往两江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宜宾的僰人与巴、蜀先民相邻而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交融现象。僰人作为宜宾的土著居民,他们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和信仰。同时,他们也深受巴蜀文化的影响,与巴、蜀先民之间形成了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宜宾的战略地位逐渐凸显出来。秦王朝在宜宾置僰道,加强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管辖。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宜宾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与融合,还使得宜宾成为了经略西南的战略要地。
在这一时期,宜宾的青铜器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展柜中的青铜器展品,有的造型威严庄重,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力象征;有的则装饰着精美的纹饰和图案,富有艺术美感。这些青铜器不仅展示了宜宾当时青铜铸造技术的精湛水平,还反映了宜宾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第三单元:崛起三江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在宜宾开道置吏,宜宾成为了经略西南的战略要地。汉代宜宾物产丰饶,社会安宁富足,迎来了宜宾历史上第一个繁盛时期。这一时期,宜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展柜中的汉代陶器展品,不仅造型古朴、线条流畅,而且釉色温润、色泽丰富。它们不仅满足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还体现了汉代陶器的艺术美感和技术水平。同时,汉代宜宾的丝绸业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精美的丝绸制品不仅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的奢侈品,还远销至海外,为宜宾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魏晋南北朝之际,诸葛南征,僚人入蜀,宜宾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受到了深远的影响。但尽管如此,宜宾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展柜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作品和石刻作品,都展示了这一时期宜宾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
第四单元:雄镇江首隋唐两宋时隋唐两宋时期,宜宾再次迎来了发展的高峰。隋初开通宜宾连接云贵的石门道,这条通道远可达印缅,是巴蜀地区南向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宜宾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融合,还使得宜宾成为了巴蜀地区的重要门户。唐贞观六年(632年),设戎州都督府,宜宾被誉为“西南半壁”。这一时期的宜宾,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展柜中的唐代瓷器展品,釉色温润、造型优美,展示了唐代瓷器的高超技艺和艺术美感。同时,唐代宜宾的茶马互市也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大亮点。各族人民在这里深度融合,共同促进了宜宾的繁荣发展。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称叙州。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在这一时期,宜宾的陶瓷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展柜中的宋代瓷器展品,不仅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而且釉色丰富、色彩斑斓。它们不仅满足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还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层人士的奢侈品和收藏品。
第五单元:临江都会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宜宾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宋元之际,迁登高山城;明初,改叙州府,建叙州石城。这一时期的宜宾,经历了战事的洗礼和人口的锐减,但经过清初的移民和水利交通的发展,商业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宜宾成为了区域商业都会。展柜中的明清瓷器展品,不仅造型精美、工艺精湛,而且釉色温润、色泽丰富。它们不仅展示了明清时期宜宾陶瓷业的高超技艺和艺术美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同时,明清时期的宜宾还是重要的水路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各地商人云集于此,共同促进了宜宾的商业繁荣和发展。在这一时期,宜宾的文化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地重文兴教,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展柜中的明清时期的书画作品和石刻作品,都展示了这一时期宜宾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第六单元:大江情怀近代风云我们仿佛置身于近代宜宾的风云变幻之中。清末民初,宜宾仁人志士积极投身革命,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努力奋斗。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篇章。1926年1月,中共宜宾特别支部成立,宜宾人民的革命斗争在党的领导下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共宜宾特别支部的成立,标志着宜宾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党的领导下,宜宾人民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等革命斗争,为中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战期间,大批工业相继内迁宜宾,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迁至李庄、江安等地。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迁入,不仅为宜宾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还促进了宜宾的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也成为了抗战时期的重要后方基地和人才培养摇篮。展柜中的近代文献资料、照片和实物展品,都生动地再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和宜宾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些展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1949年12月,宜宾和平解放。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市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在党的领导下,宜宾人民开始了新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宜宾更加辉煌的明天。
走出宜宾市博物院,心中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敬畏和热爱。宜宾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奋斗和进取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共同书写宜宾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外立面改造中,我们增加了立体标识,和平面彩色标识,识别度高又不会太突兀。在成为党建中心对外窗口的同时,又与整 个街道融为一体。
在中国福州马尾,一座承载着近代中国自强之梦与海洋情怀的宏伟建筑静静伫立,这便是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船政文化的传承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展览形式,吸引着无数游客与学者前来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筹建于1997年,初名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2004年全面改版并更名为现名。它不仅是一座专题博物馆,更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的获得者。2024年8月,它更是荣膺国家二级博物馆的殊荣,这标志着其在船政文化传承与弘扬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山东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1899号。
邢台,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古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以其独特的魅力绽放着新的光彩。其中,邢台博物馆便是这座城市的瑰宝,以其唐风元韵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物藏品,引领着每一位到访者踏上一段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邢台博物馆的整体建筑风格巧妙地融合了唐代的大气磅礴与元代的精致典雅,构成了一幅令人赞叹的历史画卷。主馆巍峨耸立,与四个辅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文博群落。这里是河北省地级市中展陈面积最大的文博场所,7个常设展陈犹如一座座时光隧道,将参观者的思绪引向遥远的过去。
北京路步行街不仅仅是一个创新流通、促进消费的商业集聚平台,更是广州开展国际交往、弘扬羊城都市文明、展示岭南传统风貌的重要地标。
挪威法格内斯瓦尔德雷斯民俗博物馆举办的“Rotasjon”(旋转)展览是一项展示挪威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活动。这个展览不仅收集了150年前的美丽民族服饰(“bunad”)和民间服饰,还展示了当地的手工艺传统,体现了挪威深厚的历史和文化。
在展厅展馆中,时间轴设计是一种强大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描绘历史、文化、科技、经济或社会变革等众多领域的发展轨迹。通过时间轴的呈现,参观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些主题的深厚历史背景及其发展历程。
光,是空间的“第二层皮肤
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脉络中,社区服务中心(或称邻里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已悄然成为居民生活的核心锚点。它超越了传统行政场所的范畴,日益演变为集政务服务、邻里交往、文化展示、精神培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枢纽。是政策落地、服务延伸的窗口,更是凝聚社区情感、展现时代风貌、传递文明理念的生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