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南雄市中心区西部,浈江北岸,紧邻省文物保护单位正南门、宋代古桥水西桥,以及在建的广东第一条商业廊桥,北侧和东侧为住宅。交通便利,文化氛围浓厚。
本项目主要展示南雄的红色革命历史,时间跨度从国民大革命时期跨越至抗日战争时期。是南雄首次集中展现当地红色革命历史,项目面积7029平方。
1、空间设计策略:
突破以往的常规展览语法,让场馆成为全景空间剧场。形象生动地还原历史,再现红色南雄的壮阔史诗,呈现震撼心灵的洗礼。空间内部展示主概念“火炬”呼应外部建筑概念“火种”。象征党旗的火炬--化作“子夜’的火种初燃--在“破晓”时刻点亮星火燎原--在“浓雾”中存留火种--乘抗日“风暴”燃起遍地烽火--最终升华为星火永恒。
2、空间规划策略:
本次展览共划分为六大部分:序厅、水口战役全景体验馆、第一部分:大革命时期的南雄、第二部分:工农红军在南雄、第三部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第四部1937-1945.南雄抗日。在参观的动线上利用建筑的特点我们考虑了不同人群需要作出相应的参观流线分析。在第二部分的开始处与第三部分的结尾处通过放映区相连接,让展览的流线更加多变,但对参观的引导仍然并然有序。
3、空间设计分析:
序厅延续了建筑序列语言中的“火种”概念,空间伫立的体块勾勒出连绵起伏的大庾岭山脉,革命先辈正是依托南雄红土地上的莽莽群山,在党的领导下高举红色旗帜,如同火种向中心汇聚成革命火炬,它承载着南雄24年不灭的革命星火,每颗火种上的时间刻度,深深烙印着红色南雄历史的记忆。红色火炬传递,红色记忆不灭,红色精神永恒。
4、党组织的建立
南雄党组织建立的背景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军阀混战,外敌侵辱,民不聊生。南雄爱国志士争相奔走,呐喊革命。空间设计采用黑暗的光影氛围,沉重的压迫体块,象征黑暗、压抑的时代背景,黑暗之中又裂出一条缝,照见图文展板展示党组织的建立情况。观众进入,如同一脚踏进那个黑暗时代,在压抑绝望之中又能感受到一股红色暗流涌动,仿佛即将颠覆这子夜的黑暗。
5、深入群众,组织群众
半场景还原的形式展示南雄“溯溪农民协会成立”的场景,把文物展示进历史场景。通过历史漫画,体会到当时南雄人民受压迫剥削的疾苦;展示“广东省农民协会会员证”“农民自卫军用过的武器”和革命宣传标语等,从红色文物、红色标语感受人民反抗压迫的决心。
6、南雄暴动
党旗第一次公开化地竖立在南雄大地上。雕塑还原红旗竖立的时刻,红旗象征火种初燃,点亮子夜。一曲《暴动歌》,发出革命的呐喊,唤起沉睡的人民。暴动首夜,天下大雪,设计艺术灯光天幕定格大雪下落的瞬间,演绎历史事件中的戏剧性色彩。
7、朱毛一进南雄.会师黄埠岭
南雄的革命道路经历了一段很长的黑暗曲折,终于随着朱毛红军转战入南雄迎来了革命曙光。朱毛红军转战入南雄,借用天光设计,撒下破晓的第一道曙光,照亮人粤第一战的地幕沙盘。空间为之一亮,寓意南雄革命进人新篇章。两面墙向前冲突、收缩,“朱毛会师黄埠岭”油画横空出世,把空间情绪推至高潮!
8、攻占南雄县城
红军攻占南雄县城,群像式展现人民为红军筹款筹粮、连夜赶制军服1000余套的动人场景,展现人民创造的劳动奇迹,表现深厚的军民鱼水情,传递历史的温度。红色标语随处可见,借用红色符号加深空间隐喻,还原时代特色。
9、成为中央苏区县
还原毛泽东在大榕树下讲话的情景,毛主席曾说,“南雄人民有革命的好传统,南雄人喜欢吃辣椒,吃了辣椒就容易激动,一激动就要造反,反动派最害怕我们这些吃辣椒的人。”场景植人南雄辣椒元素,再现这一生动的历史细节。一幅中央苏区电子地图在旁伫立,叙述南雄成为中央苏区县的重要历史,表现南雄红色革命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的重要地位。
10、战刀·军魂
芒飞向上空,点亮漫天繁星。漫天星光下,一把战刀伫立。一道演绎状态结束,光影渐暗,厮杀声远去,战场升起无数光神圣的光芒撒下,刀光依然凛凛。星光象征在水口战役中牺牲的2000余红军将士,战刀代表战士的军魂。将军战刀犹在,英雄军魂长存。水口战役CAVE沉浸式全景体验展项的塑,集还原/景仰/洗礼/对话于一体,构成展馆的核心亮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