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展厅并非简单的历史陈列场所,而是承载红色基因、强化理想信念的 “精神课堂”。它以 “党建引领” 为核心,通过系统化的空间设计与内容编排,将党的百年历程、理论成果、实践成就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让参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党的初心使命,感受信仰的力量。无论是面向党员干部的教育学习,还是面向群众的红色科普,党建展厅都承担着 “以史为鉴、以文化人” 的重要使命,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空间叙事:以 “时间轴” 串联百年征程
党建展厅的空间布局,多以 “党的发展历程” 为逻辑主线,构建清晰的 “红色时间轴”。序厅通常以庄重的党徽、党旗为视觉核心,配合 “为人民服务” 等核心宗旨的立体字,瞬间营造出严肃而神圣的氛围,让参观者在踏入展厅的瞬间,便感受到强烈的精神感召。
主体展区按历史阶段划分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等板块。每个板块通过实物展品(如老党员的入党申请书、革命时期的文件手稿)、场景复原(如模拟的 “红船会议” 一角、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场景)与图文展板结合,让历史场景 “可触摸、可感知”。例如,在 “新时代” 展区,通过大型沙盘展示脱贫攻坚成果,标注全国脱贫摘帽县的分布,配合动态数据屏呈现 “GDP 增长”“民生改善” 等核心指标,让新时代的成就直观可见。
尾厅则以 “展望未来” 为主题,设置 “初心誓言墙”,参观者可在此重温入党誓词,电子留言屏允许写下对党的祝福与个人承诺,这些内容会实时滚动展示,形成 “薪火相传” 的互动氛围,让红色教育从 “被动接收” 变为 “主动参与”。
内容呈现:让理论与实践 “双向奔赴”
党建展厅的内容设计,注重 “理论深度” 与 “实践温度” 的平衡,避免空洞说教。在理论解读方面,采用 “通俗化表达”: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理论成果,转化为 “理论发展树” 动态图谱,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个理论分支都配有对应的历史背景与实践案例,点击屏幕即可查看详细解读;“党章发展历程” 展区,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党章版本,用动画演示核心条款的演变,让枯燥的条文变得生动易懂。
在实践展示方面,聚焦 “身边的党建故事”:设置 “党员先锋岗” 板块,展示本地优秀党员的工作场景照片与事迹视频,如社区书记解决群众难题的纪实片段、科研工作者攻克技术难关的历程;“党建 + 民生” 展区,用互动地图标注党建引领下的民生项目(如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示范点),观众点击点位可观看改造前后的对比影像,感受党建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 “宏大叙事 + 微观故事” 的组合,让红色精神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能在身边找到鲜活注脚。
技术应用:用科技为红色教育 “赋能”
党建展厅的技术应用,始终服务于 “精神传递”,让红色教育更具沉浸感与感染力。
VR/AR 技术重现历史场景:戴上 VR 设备,可 “走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体验 “挑粮小道” 的艰辛;通过 AR 扫描展板上的 “长征路线图”,手机屏幕会弹出对应的历史事件动画(如 “飞夺泸定桥”),让观众仿佛置身历史现场。
数据可视化让成就 “看得见”:巨型数据墙实时展示本地党建工作的核心数据(如 “党员人数增长”“基层党组织覆盖率”“为民办实事数量”),用动态图表呈现 “党建引领经济发展” 的关联曲线,让抽象的成果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冲击。
互动装置强化参与感:“党史知识问答” 互动屏采用 “闯关” 模式,题目涵盖历史、理论、时事等内容,答对后可解锁对应历史事件的趣味科普;“红色歌曲互动台” 允许观众点播经典红歌,演唱时屏幕会同步播放相关历史影像,让歌声与画面共同唤醒红色记忆。
教育意义:从 “参观” 到 “践行” 的精神升华
党建展厅的终极价值,在于推动红色精神从 “认知” 走向 “践行”。它通过营造庄重而生动的氛围,让参观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洗礼:党员干部在此重温入党初心,强化 “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意识;青少年在此了解党的历史,树立 “听党话、跟党走” 的理想信念;普通群众在此感受党的领导带来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
许多党建展厅还会定期举办主题活动,如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展”“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老党员讲革命故事” 等,让展厅成为常态化红色教育的阵地。参观结束后,不少单位会组织讨论分享,让参观者结合自身工作与生活,谈感悟、定目标,将展厅中的精神触动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
党建展厅的存在,不仅是对红色历史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召唤。当红色故事通过空间叙事变得可感可知,当理想信念通过互动体验深入人心,这里便不再是静态的展示场所,而是能激发奋斗力量、凝聚前进共识的 “精神加油站”,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持续焕发新的活力。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独特的精神标识,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进行展厅设计,能够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让参观者深入领略当地的历史、风俗和价值观。
数字城市规划多媒体体验馆的核心魅力,在于通过前沿多媒体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构建多维度的城市感知场景。馆内广泛应用数字沙盘、环幕影院、互动投影、VR/AR、数字孪生等技术,让城市规划成果以更生动、更立体的方式呈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展厅设计的特点也在慢慢的发生变化,传统的设计方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展厅的需求。相较于传统展厅拘泥于细节而不去思考更多的互动,并且形式单一的缺点,新潮的多媒体数字展厅开始走入我们的视野。
在办公室设计里,有一面墙常常被忽略,却藏着最动人的品牌密码 —— 那就是企业文化墙。它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也不是随意的图片拼接,而是用设计语言,把企业的价值观、成长故事和精神内核,变成员工每天能看见、能感知的「空间伙伴」。
在如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展厅已成为企业展示实力、文化以及产品的重要窗口。它不仅能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企业魅力,还能以新颖的互动方式,留下深刻印象。不过,打造一个令人惊艳的数字展厅并非易事,传统的设计与施工分离模式,常让企业面临沟通成本高、工期拖延、效果难达预期等困境。这时,数字展厅设计施工一体化服务应运而生,为企业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
当观众走进展厅,是哪些细节让他们不自觉举起手机?是什么力量让冰冷的展台变成流动的故事?展厅展馆的设计,不再是局限于文字、图片、展墙等传统手段,更多地融入了多样化元素,在整体风格、色彩搭配、造型设计上别出心裁,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元素提炼”正成为展厅设计的生死线——堆砌让人遗忘,克制方能永恒。本带你用设计师的X光眼,洞穿空间叙事本质。
展厅设计是形象的展示,好的展厅设计可以让你的公司在众多行业展览中脱颖而出,但是要想要让你设计的展厅能够一眼就引人注意,往往需要对设计师的要求非常的高,针对如何打造出更具创意的展厅,深圳信可威展览总结了出以下在展厅设计中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一说起展馆,我们总会想到博物馆、科技馆这些很严肃的场合,其实展馆展厅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如果按使用目的来说,可以大约分为以下类型:
这座由能源巨头打造的水电局科技展厅,展厅设计公司以革命性的重构水电认知在宣告:中国水电的史诗,已化作可触可感的科技诗篇。作为行业标杆,它用沉浸式叙事让每度电都有了温度,部分展项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