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公室设计里,有一面墙常常被忽略,却藏着最动人的品牌密码 —— 那就是企业文化墙。它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也不是随意的图片拼接,而是用设计语言,把企业的价值观、成长故事和精神内核,变成员工每天能看见、能感知的「空间伙伴」。
作为深耕办公空间设计10年的设计师,每次接到企业文化墙项目,我都会先问自己三个问题:它要替企业说什么?它要让员工感受到什么?它要如何融入整个办公环境? 这三个问题,就是我设计的核心逻辑。
一、先「懂文化」,再「做设计」:拒绝千篇一律的模板
很多人觉得企业文化墙就是 “找个模板,填点文字”,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设计的大忌。去年给一家科技公司做文化墙时,对方最初想要 “科技感强一点” 的风格,可当我深入了解后发现,他们的核心文化是 “工程师精神 + 温暖协作”—— 既有对技术的极致追求,也有团队间的彼此支撑。
于是我没有用满墙的蓝色 LED 灯和冰冷的金属线条,而是选择了「软硬度平衡」的设计:左侧用磨砂玻璃拼接企业发展时间轴,透光性让空间不压抑,也暗合 “科技的通透感”;右侧则用木质格栅做背景,嵌入员工手写的 “协作小故事” 卡片,木质的温润中和了科技的冷感,也让 “温暖协作” 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的真实故事。
后来甲方的 HR 说,有员工路过时会停下看那些小故事,甚至有人主动问 “下次能不能加我们团队的故事”。那一刻我更确定:好的文化墙设计,第一步是 “翻译”,把抽象的文化理念,翻译成员工能看懂、有共鸣的视觉语言。
二、用「空间逻辑」做布局:让文化墙和办公场景 “对话”
文化墙不是孤立的 “装饰画”,它需要和周围的办公空间「对话」。比如在开放办公区的文化墙,我会避免过于厚重的材质 —— 因为开放区人流多,厚重的设计会让空间显得拥挤。相反,我会用「悬浮式展板」+「浅色系背景」,既能突出内容,又能保持空间的通透感。
而如果文化墙在前台区域,设计思路就完全不同了。前台是企业给客户的第一印象,文化墙需要「有记忆点」。去年给一家做生态农业的企业设计前台文化墙时,我没有用传统的照片墙,而是用了「立体植物标本」+「手写标语木牌」的组合:标本是企业自己种植的作物,木牌上的标语是员工一起提炼的价值观。客户一进门,不用听介绍,就能通过视觉感受到企业的 “自然、真诚” 的调性。
说到底,文化墙的布局不是 “我想怎么放”,而是 “空间需要什么”—— 它要融入场景,而不是破坏场景。
三、细节里藏着 “温度”:让文化墙 “活” 起来
比起宏大的标语,我更偏爱在设计里加入「小而具体」的细节。比如在员工休息区的文化墙,我会留出一块「可更换的软木板」,让大家贴自己拍的办公日常、手写的鼓励卡片;在研发部的文化墙,我会嵌入一块「透明展示盒」,里面放着团队做项目时用过的草稿纸、测试样品 —— 这些看似 “不精致” 的细节,恰恰是企业文化最真实的载体。
还有一个小习惯,每次设计文化墙时,我都会建议客户加入「动态元素」。不是指复杂的电子屏,而是简单的设计:比如用可滑动的展板,定期更换员工的优秀作品;或者在文化墙角落放一个「留言信箱」,让大家可以写下对企业的建议或祝福。
文化墙不应该是 “一次性完成的作品”,而应该是 “不断生长的载体”—— 它需要有让员工参与的空间,才能真正有 “生命力”。
最后想分享一句话:设计企业文化墙,不是在 “装饰一面墙”,而是在 “讲述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里,有企业的过去,有现在的努力,也有未来的期待。而我的工作,就是用设计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得动人、讲得真诚。
在科技企业文化展厅的设计中,LED 透明晶膜屏并非简单的 “显示工具”,而是串联空间、传递文化、增强互动的核心载体。其应用方式围绕 “科技赋能文化传播” 的核心目标,从空间融合、内容呈现、互动体验三个维度展开,让抽象的企业文化与复杂的技术成果变得直观可感,彻底打破传统展厅的展示局限。
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热潮中,红色展馆是重要教育载体,肩负让历史“说话”、让精神传承的使命。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灵魂。学校科技馆的设立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其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能更深地了解当前科学技术的起源、发展过程,对某一领域技术有深入了解。
对国企央企而言,党建文化设计从来不是政策制度的简单上墙,更不是形式化的装饰工程。它是引领发展的 “思想灯塔”,淬炼初心的 “精神熔炉”,更是连接党心民心的 “情感纽带”。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党的创新理论、光辉历程、优良作风转化为可感知、能共鸣的精神力量,让每一位走进空间的党员群众都能从中汲取信仰养分、激发奋斗豪情。
在体验经济时代,企业展厅已从“产品陈列室”进化为“品牌价值体验场”,作为设计师,需以“品牌基因解码”为起点,通过空间叙事、技术融合与情感共鸣的三维重构,打造具有辨识度与生命力的企业形象展示平台。
党建类主题展馆的策划极具特殊性,这种要求不仅基于其内容的时代特征和政治内涵,更需要策划人员掌握政治语境的表达方式。以及需要策展人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用户分析的能力、内容选择的独特性、亮点安排合理性。
步入这座精心打造的石油装备制造展厅,一场融合工业厚重与科技未来的沉浸式旅程即刻开启。展厅设计公司匠心设计,从序厅“能源之眼”的垂直叙事,到智慧油田控制中心的实时推演,无不体现着对能源主题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部分展项目展示:
以"能源血脉·智造未来"为魂,通过核心展区设计,将铁人精神基因、勘探科技突破与绿色转型战略熔铸为可感可知的沉浸史诗。下面是部分展项分享
我们将深度探讨展厅从设计、执行到落地的全过程,并对其中的艺术原理与策略性思考进行全面解读。我们通过分析构成展厅成功的各个关键要素,提供举办一场高质量展厅的实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