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内,一座占地400平方米的博物馆以“四方馆”为名,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物理边界,将全球旅客的候机时间转化为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朝圣。作为全球首家机场在地文物博物馆,它选址于承载“泾渭分明”地理奇观与周秦汉唐文明层积的洪渎原,以“文物+场景+科技”的立体叙事,重构了机场作为“现代丝绸之路驿站”的文化属性。
展陈框架:
核心逻辑:以“洪渎原—丝绸之路—长安城”为时空轴线,形成从地域文明底色到全球化盛景的递进叙事。
展品规模:121件文物(含一级文物15件)的精选组合,辅以全息投影、数字沙盘、互动装置等40余项科技展项。
空间设计:采用“回”字形动线,模拟长安城坊市格局,营造“移步换史”的沉浸式体验。
第一单元:洪渎千载事——地理与文明的共生密码
1.1 地理基因:泾渭文明的生态史诗
场景构建:入口处6米宽数字水墨长卷动态演绎《诗经·大雅》中“泾以渭浊”的地理奇观,结合地质剖面标本,揭示洪渎原作为关中平原“水文档案馆”的独特地位。
核心文物:
战国陶井圈(出土于机场三期工地):由16节陶制井圈叠砌而成,见证先秦水利工程技术,井壁残留的绳痕与钙化水垢成为古代民生史的“微缩胶片”。
汉代陂塘模型(3D复原):展示汉代“蓄泄兼筹”的水利系统,青铜水闸构件与竹简《田律》残片印证“郑国渠—白渠”灌溉网络对关中农业的支撑。
1.2 周原圣地:礼制与信仰的考古实证
周王陵考古特展区:通过周公庙遗址出土的西周青铜车軎(wèi)(饰有饕餮纹与族徽)、玉覆面残片(镶嵌绿松石)等陪葬品,结合碳十四测年数据,实证洪渎原作为周王室“陵寝走廊”的史载。
互动装置:“探秘周陵”VR体验,游客可“走进”虚拟考古现场,参与青铜器铭文拓印、棺椁结构复原等模拟操作。
1.3 金代墓葬:多元文明的碰撞切片
镇展之宝:金代胡人牵驼壁画墓(1:1原址迁移复原)。壁画中粟特商人头戴卷檐虚帽,手执波斯风格银壶,骆驼背负丝绸与玻璃器,其服饰纹样与西安史君墓石刻高度相似,成为丝路贸易网络的鲜活注脚。
学术价值:墓志铭记载墓主为“泾阳县榷场使”,佐证金代洪渎原作为宋、夏、金三方贸易枢纽的功能延续。
第二单元:丝路贯通途——物质与精神的跨大陆交响
2.1 驼铃古道:物产流通的全球化样本
文物矩阵:
北周萨保史君石椁(数字微缩模型):椁壁浮雕胡旋舞、祆教祭祀场景,印证《隋书·音乐志》中“安国乐”传入中原的记载。
唐代波斯银币窖藏(278枚):钱文为库思老二世头像与拜火坛图案,出土时盛装于邢窑白瓷罐,映射陆上丝绸之路“货币—商品”循环体系。
场景还原:声光装置“丝路商队”通过投影与环绕音效,再现粟特商队夜宿洪渎原驿站、篝火旁交易货物的情景。
2.2 信仰之路:精神世界的交融共生
佛教艺术展墙:对比展示北周贴金佛像(受犍陀罗风格影响)与唐代鎏金铜观音(汉化特征显著),辅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梵语心经》贝叶经复制品,揭示佛教本土化历程。
沉浸剧场:360°环幕播放《玄奘西行》数字影片,以洪渎原为起点,动态呈现玄奘沿泾河河谷西出长安的路线与沿途见闻。
2.3 技术迁徙:知识共享的隐形网络
重点展项:
玻璃工坊互动台:通过触屏解析埃及钠钙玻璃、西亚钾玻璃与唐代铅钡玻璃的成分差异,配套展出来自阿富汗的罗马磨花玻璃杯与西安何家村窖藏的唐代凸纹玻璃碗。
造纸术西传时间轴:结合敦煌文书残片、撒马尔罕出土的唐代纸张标本,图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如何经西域传入阿拉伯世界。
第三单元:长安尽繁华——世界之都的立体肖像
3.1 城市规划:中古都市的巅峰范式
数字沙盘:1:500动态模型还原唐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的里坊制布局,重点标注大明宫、东市/西市、胡商聚居的醴泉坊等坐标,同步投影《两京新记》文献摘录。
建筑构件展柜:
隋代莲花纹瓦当:与日本奈良出土的同类瓦当对比,佐证唐代建筑技术对东亚的辐射。
三彩胡人俑(一组5件):着翻领胡服、弹奏筚篥的乐工形象,呼应《通典》中“洛阳家家学胡乐”的记载。
3.2 市井百态:长安人的二十四小时
多媒体长卷:15米数字交互屏《长安十二时辰》以昼夜为时序,动态呈现西市开市、胡姬当垆、夜禁鼓声等场景,点击细节可获取文物关联信息(如酒具、服饰、货币)。
生活美学展区:
唐代女性妆奁:内置铜镜、螺钿梳、花钿、口脂罐,搭配《妆台记》诗句解读唐代妆容时尚。
打马球图壁画(临摹自章怀太子墓):结合AR技术,游客可扫描壁画生成虚拟马球游戏,体验唐人贵族运动。
3.3 万国来朝:国际秩序的“长安标准”
外交档案墙:展陈《唐会要》中“七十余国遣使朝贡”的记载,配套日本遣唐使墓志、大食使节进献的镶宝石金腰带、拜占庭金币等实物。
全息剧场:8分钟影片《含元殿朝贺》以大明宫遗址考古成果为蓝本,复原元日大朝会时各国使臣献礼、舞姬表演“秦王破阵乐”的盛况。
机场作为文明中转站的新使命
西部机场博物馆通过“四方馆”这一文化枢纽,将洪渎原的黄土、丝路的驼铃、长安的市声编织为一部可触可感的文明史诗。当旅客在此驻足,他们不仅是在等待航班,更是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正如千年前的洪渎原驿站,今日的机场依然承载着连接世界、传递智慧的永恒使命。
遗址类博物馆的版式设计,对设计师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既要懂历史,又要用专业的平面技巧把它融合到一方天地中!
射阳,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农业和得天独厚的海洋区位优势,成为碳汇经济发展的沃土。在这里,碳汇经济主题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详尽的展示,引领我们深入探索碳汇产业的奥秘,共同见证射阳在双碳经济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当时间跨入2025年,博物馆的形态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变革——它不再只是历史与文化的容器,而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动态场域。作为展厅设计师,你是否也感受到这种悄然蔓延的挑战?观众对沉浸感的阈值越来越高,技术迭代的速度远超想象,而如何用空间讲好一个"不喧哗,自有声"的故事,正成为行业的核心命题。
在洛阳市大唐宫建材城,藏着一家超有质感的瓷砖展厅,其简约而不简单,给人沉浸式选材体验。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党的”十八大”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保障。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品总数约11万件,分十五大类:书画、金属、陶瓷、工艺、证章、文献、印刷、纺织品、石刻、钱币、照片、剪纸、邮票、唱片和其他杂项等。其中1841年江南提督陈化成督造的振远将军铜炮、1880年吴猷豫园宴乐图轴、1895年英商道白生公司制清花机、清末点石斋画报原稿、1911年民国总统候选人提名及当选人斗方、1923年上海汇丰银行铜狮、民国百子大礼轿、民国柳亚子主编《上海通志稿》稿本、老上海地图、《徵信录》等都是馆藏重要文物。
设计方案以《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方案设计结合陈列大纲内容,运用多种陈展手段,充分展示大量的馆藏珍贵文物和图片资料,避免图板加展品的单一陈展形式。
古斯塔夫·韦斯科普夫航空先驱博物馆位于洛伊特斯豪森,是一个专门探索历史上首次受控动力飞行的博物馆。这个新设计的博物馆不仅向航空先驱古斯塔夫·魏斯科普夫致敬,还让参观者深入了解飞行的物理原理和早期人类征服天空的故事。
一进展厅,便能看到极越的明星车型——极越07 01。它的外观设计时尚大气,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整个展厅环境优雅舒适,让人流连忘返。如果你对汽车感兴趣,这里绝对是一个值得一来的好地方!